修持方法与相应文集

今日要来讲解药师佛的第四大愿。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在第四大愿中药师佛说,祂成就了菩提的时候,要帮助这些外道有情来了解最真的菩提妙法;若是修习声闻、独善其身的缘觉或自了汉者,药师佛也要帮助他能够了解大乘菩提法。从这里我们来延伸:为什么药师佛会发这个愿?发这个愿有需要吗?其实,药师大愿好像几千年来都没有被重视过,自从释迦牟尼佛讲「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以来,药师愿一直受到忽视。然而,药师佛的本愿是不可思议的,我要强调:药师佛的十二大愿是创造愿善顶尖文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大威神文化,而且药师佛的灌顶是世界顶级的大圆满法。再者,我们佛教史上从来不重视佛心,从来没有人说过佛心大愿法--药师佛的大圆满法,现代也很少人重视药师佛十二大愿。这大愿是创造善愿吉祥人间的大文化,没有弘传实在是太可惜了!

 

我们现在来说这尊佛发这些愿的因缘,是在什么因素、什么关系、什么条件下药师佛会发这些愿?无量劫前有一尊佛,名为电光如来,在电光如来时期药师佛父子同是医生,父亲这个老医生很关心世间人的身苦病痛。他很用心去体察这些人的病和这些人的业,发现到他们的思想观念本身就不正确,也因为思想观念不正确,这些根本错误就影响到他们的身体。例如: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九十六种外道,那些外道是依据什么样的观念在修法呢?他们认为:绝对要了脱生死,想要了生死就要克制,过去身体造业,所以现在身体就要克制、要受苦,以后死了才能解脱。这些观念都错了,一旦观念错误,其行为和修法就完全不对了。当时药师佛的前身老医生看到很多这样的事例,也看到许多人因为心外求法而受到那些邪魔外灵作怪,产生了很严重的后果,所以他发了大愿。

 

其实,直到现代也是类似的情况。我近日翻阅到这则新闻,你们看看艺人艾*在跳楼自杀前就说过他的身体里面有魔鬼在作怪,后来他坠楼身亡,才40岁而已。他是马来西亚人,是个基督教徒。说实在的,在佛陀时代的外道教都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法自然就有外灵的作怪,这些外灵是属于药师经里面所说的魇魅蛊道。所以他们外道在修行方面是背道而行、背道而修,以至于修来的最后结果都是不好的下场。外道就是这样,我们这个时代外道也很多,虽然他们讲了很多很多的法,结果也都不好。

 

因此,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这尊药师佛,药师琉璃光佛的重点就是最殊胜的、最简单的、最直接的大圆满法,就是要引导、启发我们,让我们在修行上有真实的、正确的、殊胜的认知。认知什么?心!佛心!我们知道在修行方面不可不知道心的重要,但是我们中国佛教界对于这个心都不大重视,都只重视真如佛性。然而强调真如佛性空就会偏到声闻、缘觉去了,因为声闻、缘觉比较偏到空性,所以对于妄想就尽量放下、放下、再放下。这样对吗?也不对。妄想不是要将其放下,空也不是我们究竟的法。药师佛在电光如来时期很用心地去观察与体会,祂领悟到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慈悲本怀的真心。无论是慈悲本怀的真心、智慧大愿的真心或是日常生活在运用的这个心,其实都是一个心--佛心,这个佛心是我们本来的面目。

 

禅宗叫做真面目,可是大家都不晓得我们本来的真面目了。为什么呢?在我们生死轮回中导致了隔胎之迷,每一世死亡后直到下一世的再生,就有了隔胎之迷,我们遗忘了前一世的事情。所以修是修,修到现在大部分的人都还在凡夫地修行;修是修,修到偏空去了。当然,升到五不还天后不用再来世间生死轮回,但是这个是究竟吗?不究竟。因为我们的心,佛心和凡夫心是同一个心,心是不死的,心本体是空,心的清净不是我们用执着的佛性去将它压住。

 

佛性本来空,是永恒的空,永恒的空到了法身菩萨的妙用境界,它是遍法界无尽的。但是修行时佛性不能用,这遍法界无尽的用是由现前当下这因地训练的菩提心来作用。因地菩提心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佛心,菩提和烦恼不二,佛心和凡夫心也是不二,所以药师佛第一大愿直接就是大丈夫起修,在因地修行就要有佛心:觉悟、清楚、活用、明白、不恐怖、不惊骇、大自在的心。

 

所以这尊药师佛在电光如来的时期发愿:将来祂成佛的时候,祂绝对以觉悟的能力来护念外道修行的人都能得到真正的大效果。我们的佛心又名恒准智,这恒准智也是药师佛大威德力跨法轮妙用,它永恒不变的转动。我们上回讲第三大愿时说过,祂的法威智跨缘,跨缘就是从这边转到另一边,坚固的转进大威德的法布施、转进大吉祥人间善、转进真正普护众生大愿法轮,这是药师经的大愿,就是这样的跨缘转动。药师佛第三大愿并非是说你没钱就要给你很有钱,「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不是这样,而是要令诸外道有情可以体会菩提真心当下是。从这里可以建立:我们的佛心永不息,佛心是永远亮丽、圆满、光明的,我们要有信心。

 

外道因为心外求法之故,总是被外来因操控了自己的心,自己的心就变成凡夫心,这样修行永远不得力。要知道,我们的心是真实的,我们要将它认清楚、要将它了解、要将它明白,明白我们的佛心是绝对妙用在生活中,是很精准的,是「精准佛心大法施」,我现在将它定位为「大慈济行」。慈济是人间大善法,普通的凡夫行善多半以财布施给予人们生活上的帮助,但是药师佛祂是跨界大威神的法布施,祂以纯洁清净的果地佛心来引导人人的因地佛心永远亮丽圆满。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中把法布施与财布施做了一番比喻:三千大千世界七宝钱财物质的布施不如一句偈的法布施。为什么呢?再多的钱财布施也只能够救济生活的物质需要,而法施若能定位为正法普护,这法施是直接救护灵魂体的觉悟大事。物质也还是轮回事,但是灵魂体若能得到法身慧命,就永远解脱了,所以这法施的功德是永远不灭的。

 

此外,释迦牟尼佛对世间善行和财布施有其独到的见解与理论,祂说凡夫心行善三世怨,因为以凡夫心行善,以因果来说行善绝对得福报,现世行善,来生得福报,不过 很多人福大业大,堕落就很快了。在现代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所以若以凡夫心行一切善,不究竟。华严经有说:若有人以凡夫心做主,不了解菩提心,虽然很认真行善,也很认真修法,但是他修的法和他行的善都还是魔所摄持;凡夫心行善、修法难脱魔网,也难逃魔摄持。这是大事!所以药师佛第四大愿就是要普护无量无边外道的行者,让他们能了解、清楚、明白,修行大事我们不能模糊,修行大事我们要认清楚,认清楚我们这个佛心是绝对圆满的。佛心和凡夫心最大的分别在哪里?凡夫心有很多的执着,这也执着,那也执着,执着就是黏住了。我们的心被这些黏住而放不下,就一直一直绞缠轮回去了,所以凡夫有无尽生世的轮回、无尽生世的绞缠和无尽生世的生死,就是因为执着。

凡夫心没有智慧,容易分别、执着和痴爱,我们要训练心的分别是智分别、善分别、不执着、不贪爱,这才是心的活用,这是佛心训练。所以修行修行,修行要修什么?就是修当下这一念要训练不执着,训练这一念心能智慧善用,这样我们才能活得很自在,否则凡夫心苦苦恼恼无尽期。

 

我们的心若能不执着,能智慧善用,这样叫做圆智宝,佛心是圆智宝,项项都圆满美好,没有这些苦恼。我做得对,对的就做,做完,就让它过去了;做得对,对的就做,做好,就放它过去了。不要说这个好我做,然后认真做,认真执着,执着在其中的好好坏坏和是是非非。

 

事情的成果我们不管它,我们要有这样内在的心灵,此时我们佛心宝的活用就是特别的和凡夫不一样,我们这一念心转过,要殊胜的智慧、殊胜的活力、殊胜的认知。这个认知是什么?就是我们佛心要看清,人来世间,这世间一切的事情都是无常、都是变化、都是有生灭,因缘来的时候我们要珍惜,好因缘也好,坏因缘我们也要智慧的接受,再将其转化。我们生活在娑婆,免不了要面对种种的因缘,我们现在要用佛心来接触因缘,把因缘转性。所以,对于这些外道的修行,药师佛第四大愿就是要转变他们外道的心外求法,因为一旦心外求法就会被外灵、魇魅蛊道和邪魔操纵。他们邪魔见到世间人要修行都会虎视眈眈,不怀好意;他们魇魅蛊道不欢迎世间人修行,因为世间人若修形成功他们就少了一个魔子魔孙的崇拜,于是他们想尽办法要障碍人们学佛修行。你若是外道,又心外求法,就正中他们的本怀;你修不对的法,他们就来给你扰乱做怪,又让你知见模糊,那就更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