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持方法与相应文集

我们无论是做什么,例如:读书、思惟、乃至一切的造作,哪一项不是要想清楚,要有知见。可是以凡夫心知见立知,这就是凡夫无明的根本。凡夫就是不明白嘛!不知道心性,不知道佛心的妙用嘛!所以它业用,不停的知见立知就一直牵引一直去、一直牵引一直去,于是被那些知见牵引到生死去。这知见就是魔的罩网,凡夫心行一切善是名魔摄持、是名魔业、是名生生世世的生死轮回。

 

同样是知见立知,佛心是如何知见?如何知见立知?它不执着,不着我相,这个是佛心哦!其实我们真正修行,就是要在这里训练、训练、再训练。修行就是训练凡夫心回归佛心,这就是真正修行的根本动机。但是我们佛教界或社会人士中很多人谈修行,他们知道修行在哪里下手吗?知道修行的重点在哪里吗?他们都强调一些伦理道德。对!这些都对!但是这些只是佛心的根本而已,也就是做人的根本而已。他们在这层面谈了再谈、谈了再谈,不能真正认知、肯定自己的佛心,谈到最后也得不到他们修行的依止处,所以很可怜。

 

我们要清楚佛心,也要训练人人当下安心,这需要训练,佛心要能安,因为众生有很多惊慌、恐怖、不安的事情。有些人心不安定,又不喜从事正业,觉得用诈骗的手法获取利益比较快速,因而胡作非为,要知道这样是众生最大的堕落因。一念差错就堕入三途,一世才几十年,结果就造堕落的恶因,一旦堕落就是几千劫,太可怕了!所以无论是骗财、骗名、骗色或是骗法,那些诈骗的恶事是千万不要做,而且也要教人不要做,一定要行好路,因为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这是很骇人的。我们要珍惜、要善用人身,人身宝贵啊!人身为什么宝贵?能成就佛道。

 

我们几十年来欢喜奉献、付出、学佛,有佛心正知见,此时我们几十年的人生就可以走出无尽千百万亿劫的庄严佛道。同样是这几十年的人间,你若是诈骗作恶,一失人身就万劫难复,想要再得人身就困难了。我有时候看着那些猪狗牛禽、鱼虾水族或是空中飞鸟,就想到失掉人身做畜生已经是那么可怕,地狱就更是可怕了。人身难得,现在我们得到了,就要培养药师佛大愿能量。是自己清楚药师佛的大愿,不是我们发愿哦!很多修行人学佛要令世间和平安定,有可能吗?世间的业重重迭迭,要让其太平安定哪有那么容易。所以我们应该把药师佛的大愿清楚了解入心,明白药师佛的大愿后再讲给大家听,广为弘扬,那么我们无形中就像是药师佛的代言人和好弟子,使祂的精神让人知晓,这样以佛愿为我愿、以佛心为我心,这时候我们自己肯定自己,就与佛相应了。此时这强大的能量叫做正能量佛心大相应,这就有所做为了,不是我们自己要发什么大愿,如何又如何的,不是!不是!而是我们以佛的大愿为我们的大愿。

 

好!我们要知道,佛心是有目标的做法,所以「身善安住,焰网庄严」是绝对在我们的人生中有目标、有原则、有根本,我们的目标原则就是众善奉行,恶念绝对不生,恶事绝对不做。其实佛法不是那么困难,可以是简单的路、简单的法、简单的法门,我们这样用心来训练我们自己。

 

传统都说修行,其实修行也是在顾好这个心,可是一般人都执着在这个心。而我们是要明白这个心、善用这个心,不是光在谈空。心是空性,但是妙用无尽啊!不重视佛心,很容易的就会把佛性空混杂到凡夫心去,我们要将佛心善用,善用再妙用,直接圆满善用再妙用。我们要了解纯善的心灵是一个很不思议的大医王法,凡夫心很复杂,那么我们要把这个纯善的凡夫心转变为纯善的佛心,慎因惜果。传统佛教一般都说「众生畏因,菩萨畏果」,其实不应该是这样。创造因果的好医王法就是慎因惜果,不是畏因哦!我们起心动念离不开因,我们一切行动也离不开因,我们在这个因地学佛,是行药师法的好弟子,我们要谨慎、珍惜这个因。为什么惜因呢?因若没有做好,不能做得正、做得善,未来就会一塌糊涂。因做不好,结果必定是歪曲嘛!业因业缘业果报,恶因恶缘恶果报,杂乱不好的因绝对不要,这叫做慎因。惜果呢?要珍惜这果。学佛的人哪个不珍惜果的啊!尤其是成就菩提之果。所以慎因惜果是我们学佛人最妙的大医王法。

 

这个大医王法让我们能够了解心灵活泼,而不是畏因。畏因就是众生怕因。因为害怕,其实就更要做好,不是光在那里害怕。但是我们佛教界畏因而谈空,什么都不做,常常令一生白白空过,这样有意思吗?人身难得今已得,此身必向今身度。所以不是要畏因哦!菩萨不畏因,而是谨慎这个因、善用这个因、发挥这个因,所以我刚才说我们要创造这个因缘、培养这个因缘、珍惜这个因缘,更进一步去圆满这个因缘。菩萨不是畏因哦!不是!不是!不是害怕就能了结。我们不要害怕,而且我们一定要有方向的不畏因,要善发挥因,去微妙庄严因果,才有最好最完美的结果。这一点很重要,所以大丈夫起修,不是怕,药师佛第一大愿三十二大丈夫相起修,不是怕因果,而是要善用因果,要发挥因果,把因果成为护念众生的圆满法。

 

其实,从无始劫以来,我们过去佛心念头都被遮盖、被尘封,都没有被使用。像刚才说因果,一般人都说:「众生畏因,菩萨畏果。」实际上,最圆满的记忆就是善用因果,但是我们善用因果的观念都早早被尘封起来。现在我们要重新转动,我将其定名为「尘封记忆重新转」。在哪里重新转动呢?当下的思想!要用心的知见和正的知见。佛心的正知见在哪里呢?当下的念头!佛心的念头当下就是!是善的念头、好的念头和无瑕疵的念头,自我尊重,佛心就在这里。

 

我们尘封的记忆要重新转动,因为我们过去佛心的心念都被尘封起来了,譬如说:摄六根。对!摄六根是因地起修:眼睛能看到的不要看,耳朵能听到的不要去听,心能够知道的不要去知晓,只是执空而已。不是哦!修行不是要六根摄起来,变成空空哦!我们回归菩萨道的时候要善用六根,眼睛看的、耳朵听的、心想的都是善念、正念、正思想、正观念,全都是正的、好的念头,善用六根是菩萨佛心善用,这样这就是佛心大愿法布施。这法布施不要小看它哦!金刚经里说,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都不及一个法布施。法布施为什么这么好呢?因为钱财布施是运用在色身的需要而已,而法的布施是慧命大事啊!慧命大事不是钱财可以买卖的,虽然钱财仍是可以帮助慧命的安定,所以药师佛的第三大愿就回归了。

 

我们在此简单回归来说:精彩灵活药师佛大愿,它是我们学佛领悟中最重要的大总持。大总持在哪里?佛心!佛心是修法的大总持。为什么呢?因为佛心的正法我们若建立起来,频率就密应琉璃光的注照、加持和普护,就不受邪魔鬼怪的法力障碍。殊胜否?重要否?这是很了不起的大法。否则,佛陀早就预言:末法时代,亿亿人修行难得一人得度。可怕吗?对这普遍的现象我是感到很惊骇。但是药师法门琉璃光的注照、加被和护念,我们佛心起修,法法圆满。这太重要了!是末法时代万修万人去的大法门。这个法门是感应增上门而已吗?不是!灌顶琉璃光不是感应的增上门,而是借着感应为增上,以佛心勾引入无上菩提智。太圆满了!

 

药师经一开始就是从琉璃光先讲起,现在再整理一遍我们刚才说到药师佛琉璃光五夯大法:

 

第一. 琉璃光可以打开我们凡夫心的罩网。

第二. 琉璃光可以妙开我们佛心的妙门。

第三. 灌顶光殊胜的大加持是不可思议的,是一切大威神法中的最大威神,佛子此时得以了解佛心佛性,不受魔害,我们在无上菩提道上就会无障碍。

第四. 琉璃光有无限无尽无量的大威德庄严,所以药师佛的琉璃光是掌大圆满法。这琉璃光就是促成我们佛心起修的最大因缘。

第五. 琉璃光帮助我们「出魔羂网」。末法时代最主要的障碍是我们凡夫心的频率去相应到那些魔邪鬼怪的频率,所以琉璃光可以帮助我们训练「出魔羂网」。

 

琉璃光有这个大威德力量,我们自己的佛心就和琉璃光密应了。凡夫心行一切善,修一切法,都是魔摄持,所以凡夫心的频率与魔邪相应。我看到世间有两项是最可怕的,是什么呢?慈善魔和善知识魔。「善」是大家公认的普世价值,「慈善」与「善知识」更是大众普遍敬仰的,而披着善的外衣,邪魔的一些似是而非的理念更容易蛊惑人心。所以佛陀说「亿亿人修行,难得一人得度。」,也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些都是佛住世时就直接指出的末法时代的可怕现象。大家有感觉到吗?你们觉得佛陀这样说对不对呢?有这样的情形吗?佛陀不会骗我们的啦!

 

过去佛教界把我们药师法门认定为不完美的法门,只是感应增上缘法而已!这是大错特错!药师佛的法门是历史上最高强、最有威德力降魔法,是历史上最强势有力伏魔大法,我们对药师佛就是要这样的认知,这也是药师佛和释迦牟尼佛要教我们的。你们看,我以前弘扬药师法时若说到这些邪魔,佛教界就说我是迷信、怪力乱神、显异惑众,他们说世间没有这些妖魔鬼怪,也没有这些魇魅蛊毒的存在,但是这一回新冠病毒肆虐,大家有看到吗?有感受到吗?这些邪魔鬼怪太可怕!我跟你们说,我活到84岁的此时看到全部的人都戴着口罩生活,我心中多惊骇,你们知道吗?我八十几岁了,第一次看到这些邪魔鬼怪大作怪,我真的怕了。

 

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引领自己,也要引领跨界吉祥法,也就是要带动人间药师法门。五十年前我开始弘扬药师法,感受到释迦牟尼佛讲药师法三千年来,佛教界都不重视药师法。但是我以前说的现在就真的证实了,证实了药师法是非常非常的大吉祥法,是圆满的大吉祥法,是威德的大吉祥法,是降魔的大吉祥法。末法时代魔强法弱,这是佛说的哦!末法时代因为这种情况,众生,包括佛教界,对魔束手无策,所以过去一提到魔,佛教界缄默不敢多言,净空老法师也不敢多提及,我上次看到弘法节目里有人请教他关于对待魔的方法,他立即转移话题到世界和平会议。

 

大家不用怕!药师佛的第二大愿教导我们,我们要训练了解佛心善用,身善安住。佛心是灵魂体哦!身善安住是肉体哦!药师佛是以身示愿,以愿示教来引导教理,再以教理来引导我们要如何行。所以「身善安住,焰网庄严」就是身体可以依照佛心行善在人间,让人间这个佛心大法光明,善念正行比日、比月还要光明,因为日是只在白天照耀,月只在夜晚照耀,而人的善心、善念、善行等慈善远布遍一切,胜于日月。

 

我们要好好的来弘扬这个大吉祥法,我们认知到末法时代的此时,时间越是一直延续下去,法会越扭曲,所以在这时代我们要让药师正法再现,让正法顺利推动,让正法来帮助更多的人,让大家了解药师佛和释迦牟尼佛他们原味的法味。他们原味的法味就是直指「佛心大有作为、大善作为、大妙无尽作为。」所以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对!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很快就过去,但是我们要珍惜啊!若没有露水,草木要如何生存;若没有这个有为法,世间的正法要如何推行。可是大家都偏到无为法,都说到空法去了。

 

我们仔细思量释迦牟尼佛的说法,就发现祂很重视「善妙有为」,也很重视「真空无为」。但是真空无为我们知道就好了,不要去偏执于此。此外,我们还能够看得到世间不可思议的「业作为」。这三方面我们要看得很透彻、清楚。

 

药师佛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世间不可思议的业作为叫做轮回生死无尽期,也就是业力苦恼绞缠,轮回生死无尽期。刚才有人问我:「众生为什么有这些无明?」佛陀告诉我们众生无明的原因就是「知见立知」,也就是我们知道又想再知道,一直想知道而纠结下去,这些就是魔罩、魔印记,再加上魔可怕的神通作怪夹杂其中,就让我们无法脱离魔网。现在我们在「佛心灌顶大吉祥法」的加持下,虽然知见立知,但是不执着,善用它就好了。不是在那里空谈些理论,我们知道了就赶紧做事情。做什么事情?做人间大有作为的好事情、人间大善作为的好事情、人间微妙无尽善作为的好事情,这叫做「身善安住,焰网庄严。」

 

我们若做得正、做得真、做得实、做得确确实实的圆满,我们只是不知道而已,其实幽冥众生都在看,他们看到我们为人佛心正、行为正,他们就会尊敬我们。《维摩经》的四句偈云:「欲净其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这太不可思议了!否则我们都在幽冥众生魔鬼罩的掌控中。所以我们要肯定「纯善的大力法宝」,这纯善的大力法宝是什么?就是佛心灌顶、灌顶佛心。我在讲说药师法时比较会使用一些有别于传统的说法,这个大力法宝又名「圆智宝」,也就是「佛心」。由于我们药师法在古今中外罕见有人重视或弘扬,我为了要增加弘法的生动与灵活,有时候就要换个方式来演说。但是你们要了解,药师法最主要的是让我们跨界远近,所谓跨界远近就是我现在不只是要讲给我们人听,也要讲给很多无形的众生听,他们也来开发人人自己当下的佛心。不是遥远哦!是在当下。

 

我们的佛心是永远不摇动的,药师佛也是永远值得我们依靠的,我们不要三心两意,更不要对佛心灌顶怀疑。药师佛的琉璃光大威神直接护念可以说是永续精彩、精彩永续,只要我们自己肯定、认知、承担,药师佛绝对是没有离开我们,药师佛大愿的威神智慧精准的帮助我们,我们相信佛愿力无穷,在佛无穷愿力的护念之下,我们展现无限的正能量,不用再像过去无量生世那样的害怕那些魔邪鬼道。所以明心见性很重要:见性空、无为、清净、无动摇,这是佛性;佛心呢?妙用无尽、妙用无穷、妙用无边、妙用在当下,所佛陀到了成佛时,祂的佛心也是无尽妙用。

 

而我们现在是因地佛心妙用,当妙用到七地八地,这时候是法身大用,而法身大用它也不离开佛心妙用,是在当下的佛心佛性,此时是非常的殊胜。但是现在我们的佛性是清净不动摇,我们的佛心无尽妙用,但是到佛性妙用时它也不动摇,因为佛心已经熟练了,所以不动摇,这一点你们要记得。

 

末法时代,众生心浮气躁,此心浮气躁最主要的频率感应什么?感应到魔。譬如:善知识魔或是慈善魔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可思议的令人难以明辨,他们也会调解人们的问题哦!不过,我们若是不清楚自己真正的佛心就被他们拐走了。因为善知识魔口能滔滔不绝说一堆道理,并且在其中隐晦的夹杂一些似是而非;而慈善魔则挂名行善来引导人走入歧路,他们只会引导人「行善三世怨」。要记得哦!佛陀跟我们说的「行善三世怨」:这一世行善,来世得福报,福大业大,第三世就堕落了。

 

佛心的慈善就不同了。「佛心的慈善」是清楚我们的佛心来护念众生、怜悯众生、体念众生、帮助众生和引导众生,借着慈善引导众生入佛智。以善门引佛智,佛智就是开了佛心菩提灌顶微妙门,这时候就真正的脱离了魔邪鬼怪的罩网。所以我们认识药师经,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佛心大愿它能妙破魔鬼罩网,这个法门是引导我们佛心了解大愿,自然的破这魔鬼罩。对于药师法我们不要误会,也不要认为只是不究竟的感应增上缘法而已。不是!药师佛主要是引导我们自己的佛心建立起来,自我尊重,自己能肯定大愿行;而大愿行就是我们依照药师佛的大愿为人解说、为人指引,帮助人行动,这样就相应了,这样佛心频率就能妙破魔鬼罩网。

 

南無東方淨琉璃世界-9-min.jpg

🙏佛心:佛心真空妙有,妄想执着分别皆能无尽善用,转化为念念向正,念念向善,念念向着光明,无私大爱,体谅关怀众生的心,这也是和药师佛灌顶频率相应的心。

🙏凡夫心: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妄想执着分别等邪见。